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 国内CPU芯片企业实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标签:
CPU芯片
来源:华强电子网
作者:NV
时间:2021-12-22 16:19
摘要:英特尔致信供应商「禁用新疆产品」 国内CPU芯片企业实现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12月21日,观察者网查询英特尔官网发现,在该公司以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日语等多种语言向供应商写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话特别扎眼:

“我们的投资者和客户已询问英特尔是否从中国新疆地区采购产品或服务。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政府已对来自新疆地区的产品实行限制。因此,英特尔需要确保我们的供应链不使用任何来自新疆地区的劳工、采购产品或服务。”
这封信发布于今年12月,是英特尔对供应商的最新要求:禁止任何形式的贩卖人口或非自愿劳工行为,如强迫劳动、债务劳工、契约劳工或奴役。
我们知道,英特尔是国内最大的CPU厂商,垄断了中国近80%的市场,那么国产CPU芯片企业在实现国产替代上有哪些布局呢?
在CPU“卡脖子”问题上,中国企业也早已展开探索,目前主要有三种路径:
其一是基于X86架构的海光、兆芯,授权方式以IP内核授权为主;
其二是基于ARM架构的华为海思以及天津飞腾,授权方式为永久指令集授权,已获得ARM V8指令集架构的永久授权;
其三是基于MIPS架构的龙芯(龙芯目前已推出自主指令系统架构LoongArch)以及基于Alpha架构的申威,授权方式同样为永久指令集授权。
针对以上三种方式,从自主可控的角度来看,第二种及第三种方式均获得了相应架构的永久授权,而第一种方式仅获得IP内核授权,因此第二种及第三种自主化研发及自主可控性较高。
目前,中国CPU企业也正逐步走上市场化的道路。2020年底,飞腾透露,该公司2020年交付芯片150万片,2021年的芯片交付将突破200万片,全年营收预计超过20亿元;龙芯中科也在同期透露,在安全类应用方面,该公司高质量等级芯片销售量超过10万颗;民用信息化上,党政、教育、海外等出货量超过100万颗。
但与英特尔、AMD以及苹果相比,中企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