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企业崛起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标签:
芯片企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TT
时间:2021-10-25 16:56
摘要:中国芯片企业崛起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1、决心-这届中国人民的决心,我前面其实说过了,决心是这一行业崛起的基石,是上层建筑,有了决心,就是千秋大计,一代一代迭代,直到崛起。
中国芯片企业崛起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条件
1、决心-这届中国人民的决心,我前面其实说过了,决心是这一行业崛起的基石,是上层建筑,有了决心,就是千秋大计,一代一代迭代,直到崛起。
2、耐心-提升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尊重,给与足够的支持和宽容,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谩骂诋毁,芯片不是互联网,时间是发展的硬成本,没有弯道和捷径。
3、科研-增强产业和研究以及商业的均衡发展,尤其助力科研先导攻关,再有产业量产落地联合兑现科研成果、以及国有资本、国有大基金(科技板块、长期主意、战略导向)的市场的助力。
4、媒体-舆论的辅导和引导,看了太多了民间评论,能够感觉到坊间“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是请给予这个行业宽容和耐心,没有哪个行业在没钱、辛苦、挨骂、竞争对手大幅度领先的情况下能耐得住,扛得住、忍得住,请给予一个安静的简单的环境让它发芽成长。看看nike、阿迪、优衣库,敢在中国强大的产业链面前撒野,结果就是门口罗雀退出中国,但是芯片半导体不一样,我们尚缺足够的底气反制。君可见,知乎上有关IC等话题少之又少,能说的才有几个人,说明这个行业人才少,懂的人也少,很多人被国际巨头挖走。现在,值得欣慰的是,IC类材料类毕业生去研究所拿到30W年薪,去知名上市企业能够拿到40-50万的年薪,这就是稀缺资源的典型表现,所以要看企业是否有足够资本支持研发的高开销,同时还要看能不能把这些生产力转变成商业化落地价值,还有足够的专利知识产权、Paper等。
5、生态-产研结合,校企联合,政企联合,培养更多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一定要形成类似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各有侧重专注,联合打标。要有金自塔先有底座,现在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底座已经建成,该是比高度的时候了。
6、国家-国家的政策指引、招商引资,给与国际先进的产业进驻的环境和土壤,避免中国独立在国际芯片产业链之外,集成电路、芯片必须在全球环境中发展,闭门造车可以,但是会产业会倒退,得有战线和阵营。
7、企业-独角兽、知名企业要快马加鞭,加强新品研发落地的进度、高薪收纳精英(绝非土法炼钢的方式,招纳国内、国际人才)、积极开拓市场、积极拥抱各类产业,积极和高校、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发展。同时,生产出来的产品离不开市场,只有符合市场规律的产品,才有生命力,所以盈利有否是未来,要看客户需求是否能够满足、营收收入模式(业务板块)是否已经趋于健康(避免过畸)。
8、资本-对于芯片有5-10年的预期,在资本回报上采取长期主义。国有资本保持长期支持、民间资本保持间断性支持、二级市场保持理性投资、芯片是成本前置的产业,收益保守说是10-15年,芯片设计产业尚好(中国芯片设计公司曾“遍地开花”,但整体实力不及米国,仅有少数可以对话国际巨头),芯片制造产业可能更久才会收益(盈利很难,难在没法放弃持续的投入,台积电一年280亿美金资本支出,Intel200亿美金,中芯国际280亿人民币...),如果营收有起色的企业,也不应乐观估计收益就会马上到来,一旦停止研发投入,在芯片摩尔定律的规律(不是自然规律,而是根据市场的经济,自然科学,创新能力,社会科学等等为一体的规律),一定会继续拉大差距,其次资本需擦亮双眼看项目,芯片行业,制造相关的一定要看产线和固定资产(产线、设备、工艺等,EDA和EUV光刻机这些才是集成电路自主可控的终极追求),软性算法类的一定要有软著和科班出身且有成功案例的创始人操盘、其次是和各行业之间的抓手要足够强大,避免不懂行业,商业化没有前瞻。
9、国产替代-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落后是系统性的,几乎所有的设备、设计软件、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FPGA、存储器大量进口,即便国内厂商已经可以做出但是先进性暂时落后。芯片如果没有市场是没有发展的,完全依赖国外就等于饿死国内,最终导致饿死自己,这已经是大趋势了。不要妄图博弈,美国松松就采购一些,锁紧再找国产替代,这样国产能发展起来的几率极低。7nm 5nm继续需求全球合作,以保证进度。成熟工艺应充分采购国内企业的替代方案,先有底座,再有突破。